为贯彻落实《教育厅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精神,根据《教育厅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现决定开展2019年学校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工作,根据申报情况学校将择优遴选向教育厅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学院要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讨论,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2.规范科学。各学院要按照“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认定办法”的有关要求,开展省级和校级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申报工作,学院申报遴选程序要保证规范、科学,确保课程质量。
学校将组织评审专家,对各学院申报的课程采用网上评审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认定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并从中择优遴选向教育厅推荐。
二、认定类型与计划
(一)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学院可重点推荐我校已立项的校级专业核心示范课程,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讲课比赛二等奖以上的获奖教师承担的课程。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 20%—50% 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学院可重点推荐我校已立项的校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力倡导基于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 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申报条件
1.申报数量。符合申报条件的均可申报,不限名额。申报一项以上的学院进行初步遴选和排序。
2.申报条件。学校对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候选课程所涉及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进行课程数量限定,每人限一门课程。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学院正式聘用的教师。已被立项为2019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及推荐参加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的,其课程负责人不再参加此次校级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三类课程的申报。
申报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提交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教学(课堂或实践)视频,坚决杜绝“摆拍”。要优先考虑申报在智慧教室授课,并利用信息化课堂互动工具进行教学的课堂实录教学录像。课程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4)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6)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7)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四、申报材料及报送
1.申报材料。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时长10分钟内的说课视频(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成效等)、1节课堂实录教学(课堂或实践)视频和其他佐证材料。
2.条件保障。学校在两个校区建有录播教室和智慧教室,有录像需求的可联系教室管理员,文化路录播教室位于工程楼705、706,联系人王炯18838172645;龙子湖校区B301、302为录播教室、D101-111有6个智慧教室,联系人石建17836953491。
3. 材料申报要求。
申报书暂时按照附件先行准备文字材料,待省级正式通知下发后再行替换。
请各学院于2019年12月11日前完成申报材料提交,经学校遴选后确定省级推荐名额,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省级课程网上资料提交申报。纸质版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一式两份)(暂不加盖学校公章)和学院申报课程汇总表(一式一份),纸质版材料报送至教务处办公室(行政楼213房间),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五、联系方式
教务处综合科:宛新生,赵晓莉
电话:0371-63558808
邮箱:jwczhk@henau.edu.cn
附件:1.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2019年)
2.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2019年)
附件打包下载

教务处
2019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