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智慧课程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技能及创新能力,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个性化学习、智能化管理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学校定于2024年12月7-8日举办“高校教师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系列研修班”。现将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研修时间:
2024年12月7-8日
二、培训方式:
线上同步直播+回放
三、研修目标:
本期研修旨在让参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智慧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深入理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的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为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智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研修对象:
各学院一线教师。
五、报名方式:
请各学院于12月4日17:30前将报名汇总表发送到邮箱jwcjfk@henau.edu.cn。
![]() |
培训教师报名汇总表 |
日程安排:
高校教师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系列研修班 | |||
时间 | 活动内容概述 | ||
12月07日 |
9:00-12:00 线上 |
培训主题 | 数智赋能“教、学、考、研”一体化创新型智慧课程建设与新思考 |
内容大纲 |
1.时代响应:智慧课程的内涵与能解决的教学问题 2.探索方向:新一轮智慧课程建设标准与内在要求 3.建设基础:三点合一创新型知识图谱的实践探索 4.质量为核: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化考核评价设计 5.以智促研:基于知识图谱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热点 |
||
14:00-17:00 线上 |
培训主题 | 知识图谱/AI助教赋能教学创新 | |
内容大纲 |
1.知识图谱的概念和发展 2.人工智能&AI助教在课程中的应用 3.基于知识图谱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4.课程与教学案例分享 5.答疑和交流 |
||
12月08日 |
09:00-12:00 线上 |
培训主题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课程建设 |
内容大纲 |
1.智慧课程建设标准与案例分享 2.AI赋能课程改革与智慧课程设计与实践 3.智慧课程开发与实践 4.基于知识库的智能体开发 5.如何基于大模型进行助教、助学、助研的智能体开发 |
||
19:00-21:00 线上+回看 |
培训主题 | AI赋能课程建设和案例分析 | |
主要内容 |
本讲座将结合编程类课程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学领域的各类应用前景,通过教学实例展示自主大模型基座的智能编程辅助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 1.基于程序设计课程实践,利用大模型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 2.大模型推动课程考核、讲授、作业、答疑方式创新 3.大模型教学应用现实及启示 |
刘学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领军教学人才、教学名师、严家显最高奖教金获得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主持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累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篇。近年来,指导100余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指导60余个作品在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唐 飞: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课程思政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三项,发表SCI/SSCI /EI检索论文近百篇,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2022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武汉大学首届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武汉大学教学思政说课比赛一等奖等奖励。
余建波: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务处、慕课推进办公室、慕课研究院等部门工作。2002年-2006年,负责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实施。2007年-2013年,负责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教学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工作。其间2010年-2013年负责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学堂”视频公开课平台,完成6000余节(180多门)视频课程的建设。2013年—至今,负责上海交通大学慕课课程的建设应用,完成上海交通大学146门在线课程的建设,已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为18门。
马昱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清华大学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副组长。曾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一等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优秀奖,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