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我校教师了解教改项目研究的选题设计原理与方法,学习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成果转化经验,全面提升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综合能力,积极推进各类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定于2025年1月14-15日举办“高校教改项目从选题设计、研究实践到教学成果奖凝炼申报专题研修班”。现将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研修时间:
2025年1月14-15日
二、培训方式:
线上同步直播+回放
三、研修目标:
本次研修旨在提高教师对教学研究课题选题与申报的能力,掌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的撰写技巧,同时学会教学成果的总结、凝练与申报方法。通过研修,教师能够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优化教学成果的产出与申报,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四、研修对象:
各学院一线教师。
五、报名方式:
请各学院于1月7日17:30前将报名汇总表发送到邮箱jwcjfk@henau.edu.cn。
![]() |
培训教师报名表 |
日程安排:
高校教改项目从选题设计、研究实践到教学成果奖凝炼申报专题研修班 | ||
时间 | 活动内容概述 | |
1月14日09:00-12:00 线上 |
培训主题 | 从问题到课题——教学研究项目选题与实施 |
培训内容 | 本讲座将结合教改立项案例,从选题、策划、撰写、申报、建设等多个维度阐释教学研究项目所需关注的重点、难点、痛点,以及教学研究的亮点和创新点。 | |
培训专家 | 东北大学 徐林教授 | |
1月14日14:00-17:00 线上 |
培训主题 | 教学成果奖的积累与凝练——多年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经验分享 |
培训内容 |
1.立项:明确主题 教学成果要注重实用性,所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要空泛。要能够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效果显著,具有创新点和应用推广效果;申报教学成果奖,首先要明确申报的主题,不断提炼名称,推陈出新。根据学科特点阐明立项的现实意义。要有问题意识,找准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2.培育:长期建设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平均研究实践年限为 9.96 年,即要在成果奖申报之前 10 年左右确定主题,明确改革方向,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持续推进,即十年磨一剑;长期建设:依托学科平台与基础,采取系列教学改革举措,建章立制,设立系列教学制度。 3.凝练:厚积薄发 凝练教学成果的特色与创新点。重点在于成果名称,突出重点,聚焦主题;归纳几个创新点,要有鲜明的特色,创新性强,言之有物,不空谈理论;注重学生培养成效。 |
|
培训专家 | 武汉大学 潘迎春教授 | |
1月15日09:00-12:00 线上 |
培训主题 | 国家教学成果奖内涵、选题突破及申报书的撰写 |
培训内容 |
1.准确理解教学成果奖内涵 2.成果奖如何选题 3.申报书撰写技巧 4.表格填写注意事项 5.正确理解实践检验期 6.如何写成果完成人主要贡献 |
|
培训专家 | 合肥学院 余国江教授 | |
自主学习1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底层逻辑 | |
自主学习2 | 教学研究课题的选题、申报与案例赏析 |
专家介绍(按讲课先后排序):徐 林:博士,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东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智能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辽宁省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等各级科研项目、横向课题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近年来,承担(参与)校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奖励5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2项);主编(参编)出版教材7部;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
潘迎春: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汉大学教学名师,珞珈特聘教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霍英东教育教学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我最喜爱的优秀十佳教师”等。兼任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世界史学会会长,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副会长等。近三届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余国江:教授,合肥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原处长。教育部评估专家、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安徽省教学名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2022年指导的学校有18所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包括研究生,本科,高职,基础教育各层次),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