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我校教师在人工智能重构教育生态的背景下实现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进化"的跃迁,学习利用DeepSeek大模型助力突破教学创新、科研发展和行政提效的多重挑战。学校定于2025年4月19-4月20日举办“基于DeepSeek深度思考大模型强赋能高校教师办公、教学与科研全链路高级培训会”。现将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研修时间:
2025年4月19-20日
二、培训方式:
线上同步直播+回放
三、研修目标:
本次培训以“认知升级-场景突破-实践落地”为主线,聚焦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解析智能会议纪要生成、知识图谱驱动的课程设计、文献智能综述等创新工具,助力教师在行政管理、教学创新与科研赋能中实现效率提升。
四、研修对象:
各学院一线教师。
五、报名方式:
请各学院于4月16日中午12:00前将报名汇总表发送到邮箱jwcjfk@henau.edu.cn。
![]() |
培训教师报名汇总表 |
日程安排:
基于DeepSeek深度思考大模型强赋能高校教师办公、教学与科研全链路高级培训会 | |||
时间 | 活动内容概述(以现场安排为准) | ||
04月19日09:00-12:00 线上 支持回放 |
办公行政篇 | 培训主题 | DeepSeek助力办公效能升级,打开高校行政管理新模式 |
培训内容 |
模块一:掌握核心场景提示词,打开高校行政管理新模式 1.DeepSeek辅助撰写工作总结报告 2.DeepSeek辅助撰写各类活动报告 3.DeepSeek辅助撰写各类通知与公告 4.DeepSeek辅助快速生成新闻稿 模块二:升级办公软件,全面提升办公效率 1.DeepSeek辅助撰写有吸引力的汇报标题 2.DeepSeek辅助梳理汇报大纲 3.DeepSeek辅助阅读长文稿内容,提炼重点 4.DeepSeek辅助单页PPT内容撰写 5.AIPPT智能生成汇报PPT |
||
培训专家 | 哈雷:秋叶集团金牌讲师,中国电子学会认证讲师,工信部AIGC提示词工程师(高级) | ||
04月19日14:00-17:00 线上 支持回放 |
实践操作篇 | 培训主题 | 掌握DeepSeek核心场景提示词,探索R1深度思考模型的核心玩法 |
培训内容 |
1.DeepSeek体验与工作原理 2.DeepSeek主要特点与优势 3.DeepSeek的三个关键要点(提示词结构等) 4.DeepSeek的四种工作模式(深度思考模式等) 5.DeepSeek的五大使用场景 6.AI时代对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
||
培训专家 | 王珏: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学习研究中心研究员 | ||
04月19日19:00-21:00 线上直播 支持回放 |
教学与科研 综合篇 |
培训主题 | DeepSeek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和科研 |
培训内容 |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如同一颗璀璨新星,强势崛起并迅速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并深刻影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次报告将深入剖析大模型的概念、技术及其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1.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1.1 图灵测试 1.2 人工智能的诞生 1.3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 1.4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五个阶段 2. 人工智能思维 3. 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前沿 3.1 大模型的概念 3.2 大模型的发展历程 3.3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关系 3.4 大模型分类 3.5 大模型原理 3.6 大模型产品 3.7 大模型应用领域 4. AIGC应用与实践 4.1 AIGC概述 4.2 文本类AIGC应用实践 4.3 图片类AIGC应用实践 4.4 语音类AIGC应用实践 4.5 视频类AIGC应用实践 4.6 AIGC在辅助编程中的应用 4.7 AI搜索 4.8 AI智能办公 5.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 6. AI赋能高校科研 7. AI赋能高校教学 |
||
培训专家 | 林子雨:厦门大学数据库实验室负责人 | ||
04月20日09:00-12:00 线上 支持回放 |
教学效能篇 | 培训主题 | DeepSeek赋能高效备课——减轻您的超级负担 |
培训内容 |
1.借助 DeepSeek高效解析教材内容 2.借助 DeepSeek研读课程标准内涵 3.借助 DeepSeek 便捷生成课程计划 4.借助 DeepSeek创编课程教学资源 5.借助 DeepSeek 高效撰写教学目标 6.借助 DeepSeek 轻松撰写高质量教案 |
||
培训专家 | 崔佳: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学设计领域专家 | ||
04月20日14:00-17:00 线上 支持回放 |
课程建设篇 | 培训主题 | AI驱动高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理念、方法与案例 |
培训内容 |
1.AI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性与必然性,解读教育数字化、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政策,提出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发展路径 2.AI 在高校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分析AI 对高等教育的具体影响 ,探讨在 AI 时代,高校教学应如何应对,介绍高校的具体AI应用案例 3.DeepSeek 赋能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介绍 DeepSeek 的核心技术、功能与优势,并演示DeepSeek 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项目申报和课程建设的具体案例 |
||
培训专家 | 王震亚: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教学名师 | ||
04月20日19:00-21:00 线上直播 均支持回放 |
知识图谱与智慧教学篇 |
培训主题 | AI+教育,基于DeepSeek类AI大模型赋能高校知识图谱驱动智慧教学 |
培训内容 |
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变革的浪潮下,本报告聚焦“AI+教育”,以高校场景为核心,探讨如何通过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的协同创新驱动智慧教学升级。报告从AI技术重塑教育的时代必然性出发,解析知识图谱作为“结构化知识引擎”对学科体系的重构价值,揭示大模型作为“智能助手”在课程设计、互动教学与个性化学习中的实践路径,通过零代码知识图谱构建、教学场景智能增效及动态能力评价等实战案例,助力高校教师突破经验局限,实现从标准化教学到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的智慧教育转型,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赋能与范式革新。 1. AI+教育的时代背景:为什么教师必须拥抱AI 1.1人工智能发展简史:从实验室到课堂的三次浪潮 1.2 AI+教育的时代背景:政策、技术与需求的三角驱动 1.3 AI+教育的两大核心支柱:知识图和大模型的双螺旋结构 2. 知识图谱:知识的“结构化地图” 2.1 定义与核心组成:比思维导图更强大的工具 2.2 知识图谱在教育中的价值:让教学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3. 大模型:教育的“智能助手” 3.1 定义与核心能力:你的超级外脑 3.2 大模型发展历程:从“人工智障”到“教学伙伴” 3.3 大模型的技术边界:警惕“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3.4 协同效应:大模型如何赋能知识图谱构建 4. AI赋能教学全场景实战指南 4.1 大模型辅助构建课程知识图谱:零代码极简方案 4.2 大模型直接辅助教学场景:解放教师生产力的5个场景 4.3 大模型时代的评价体系改革:从“分数”到“能力画像” |
||
培训专家 | 徐波:东华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知识工场实验室副主任 |
专家介绍:(按讲课顺序排序)
哈 雷:秋叶集团金牌讲师,中国电子学会认证讲师,工信部AIGC提示词工程师(高级),讯飞开放平台提示词工程师,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高级训练师,秋叶AI智能工作台项目开发总监,华中科技大学点石创校授课教师。目前为止已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石油化工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等国内高校授课200余场,累计服务学员5万多人次。
王 珏: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学习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信息学会(中国)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珏老师长期关注教育技术领域,深入研究微课、慕课、知识可视化、AIGC等等新兴方向,还精研学习科学和脑科学,用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阐释教与学的本质,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国培全国优秀专家。
林子雨:北京大学博士,国内高校知名大数据教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厦门大学数据库实验室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全国工业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聘专家,入选“2021年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荣获“2022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个人排名第一)”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编著出版15本大数据系列教材,被国内1000多所高校采用,建设了国内高校首个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累计网络访问量超过2500万次,成为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知名品牌,主持的课程《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获评“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2020年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主持的课程《Spark编程基础》获评“2021年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大数据系列MOOC课程入选“2023年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典型案例”。撰写的大模型科普报告,被国内广泛传播。
崔 佳: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项目专家,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评委或指导教师,出版专著《校园里的有效沟通》《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设计新思维》,出版译著《如何促进教师发展与评价》,曾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表多篇教学设计相关论文,公众号“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主理人。
王震亚: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教学名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山东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四有好老师”等荣誉称号,两次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评为“十佳设计教育工作者”。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监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常务委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2023年主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人爱设计》《工业设计史》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主持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项目一项。
徐 波:博士,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信息技术系副主任;复旦大学知识工场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等。代表性成果是创建了目前最大的中文开放知识图谱之一:CN-DBpedia,累计API调用次数超过16亿次。在人工智能与数据库顶级会议与期刊上(CCF-A/B)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三部。曾获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NDBC2014)优秀论文奖。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担任ACL、EMNLP、NAACL、CCKS等国际会议高级程序委员或领域主席。